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五月二號、三號上課內容

各位伙伴大家好
由於清明節的課延至上週日,也因此這一週是連續兩天上課,雖然打亂了各位夥伴已經排定的行程,但是各位夥伴仍舊空出時間參加上課,在此僅代表基金會感謝各位夥伴對紀錄片課程的支持。
以下便簡單的敘述這兩天的課程內容
一、物體的焦點位置
1、螢幕中心:螢幕中心是畫面最穩定的區域,所有螢幕力量在此消失
2、平衡畫面:當主角與其他視覺元素共用螢幕空間時,將此兩者分別置於螢幕的半邊以達到平衡
3、不對稱框景:地平線可被一置於螢幕右方(左方)五分之二處的垂直物體分隔開來,以造成畫面構圖生動有趣
4、水平線對分構圖:對分造成的對映相感,但為較呆板的二分法構圖
5、三等分構圖:三等分造成較活潑的視覺構圖
6、井字構圖:生動的四個焦點
7、頭部空間(head room):螢幕邊框像磁鐵一般,能將物體拉近,尤其以上下邊框的引力特別強,預留適當的頭部空間,人物看起來較正常
8、鼻前空間(nose room):螢幕左右邊框一像具有引力,適當的鼻前空間預留了一些呼吸空間,並產生抗衡螢幕邊框引力的效果。
9、預留空間(lead room):為移動的人或物預留前方運動的空間,預留空間帶領動作而非跟隨動作;適當的預留空間讓橫向移動的物體看起來很順暢的朝移動方向前進
二、鏡頭角度
1、鳥瞰鏡頭(bird’s-eye view):鏡頭由上往下拍攝,容易使拍攝的對象有渺小、卑微的感覺。
2、俯角鏡頭(extreme high angle):一樣由上往下拍攝,但角度沒有像俯瞰角度那樣大,容易讓拍攝物體有被矮化或處於劣勢的感覺。
3、正常角度(eye level):正常拍攝角度。
4、仰角鏡頭:由下往上拍攝、讓拍攝物體產生專業或英雄的感覺
5、極端仰角(extreme low angle):一樣由下往上拍攝,但角度比仰角鏡頭還大,讓拍攝物體產生偉人化或具威脅性的的感覺。
三、攝影機的180度假想線
假想線規則-攝影機不可超過180度
目的-穩定表演空間,使觀眾不致混淆與迷惑
容許違反原則-為了達到混亂的效果,如運用在打鬥場面上,可造成混亂、迷惑、與焦慮感等效果。
四、符號學與語言
語言不是如一般所認為的是一種命名法的系統;透過語言,我們成為文化系統的一份子,我們也是透過語言去內化那些架構我們生活的架構體系-索赫爾的定義
五、攝影機運動
1、橫搖運動(pan):模擬人眼"環視"周圍的畫面,一般用於介紹場景、表現"無法一眼覽盡的場面"。
2、直搖運動(tilt):原理和pan一樣,只是鏡頭運動方向是垂直的,所以tilt只有上下(即tilt-up & tilt down),pan只有左右(pan-left & pan-right)
3、推拉運動(dolly):攝影機走向被攝體或遠離被攝體的畫面(被攝體是固定的),這是一個鏡頭運動方式,可以獲得一個較有震撼的畫面,有時會拿來以攝影機模擬被攝人物眼中所見的"主觀鏡頭"。
4、推軌運動(track):當攝影機架在一台類似平台火車的軌道上,並沿著鐵軌拍攝導演所需要的主角畫面,這時攝影機沿著地面上的鐵軌移動,可以向前、後、左、右或是採繞圓圈的方式,從一邊運動到另外一邊。
5、弧形推軌
6、旋轉推軌(circle):鏡頭以類似星體公轉的方式一邊環繞拍攝主體一邊拍攝。
7、升降運動(crane):使用器材讓鏡頭能拍攝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畫面。 8、變焦鏡頭的推近與拉遠
六、企劃書分享
在星期六的課程中,有兩組與大家分享他們預定要拍攝的企劃書。
其中一組以馬姊為拍攝對象,希望藉由記錄馬姊的生活歷程、與家人的互動、以及積極投入活動,讓世人認識Nonaka Type這種疾病,以及真正的殘障並不是肢體上的殘缺,而是心靈上的殘障。
另外一組則是記錄一個位於美術館旁的一座私有市場,市場曾經相當熱鬧,但因為都市重劃與市政中心的轉移,市場逐漸的沒落;該小組希望藉由與市場居民熟識,並引進社區改造的方式來為市場注入新活力,而該紀錄片則是見證市場改變的記錄方式。
七、分鏡腳本
分鏡腳本(Shooting script)是導演的工作,依照情結的發展次序,是導演拍片時的一點,為時間點的對應,拍攝前所做的分鏡表和影片最後的剪輯或稱為分鏡畫本,分鏡腳本的主要依據,是直接和拍攝技術發生關聯,包括: 「表達些什麼?」、「如何表達?」、「每一個鏡頭如何拍攝?」、「如何運用燈光?」、「佈景和道具如何配合?」、「特別效果如何製作?」,分鏡還得根據演員的特質、導演的構想,和劇情的節奏而擬定,有了分鏡腳本,導演在拍攝時就可以按部就班,做有步驟、有計劃個工作。分鏡腳本的重點在鏡頭的呈現,它除了配合主體和靜物世界的需要之外,同時是要使觀眾不致於對一個單調呆板的觀點感到厭煩。
(引用:http://blog.roodo.com/msdog/archives/4449253.html
八、影片欣賞
在這兩天的課程中,欣賞了四部紀錄片與劇情片,以下做簡單的介紹
1、搶救日茂行
導演:陳怡君
片長:60分鐘
內容摘要:
由於鹿港鎮公所執意拓寬道路,執行都市計劃,拆掉象徵一府二路三艋舺的交商日茂行遺址,有一群名為"鹿港發展苦力群"的地方知識青年,冒出來向鎮公所抗議,他們把事情越鬧越大,終於引起了公部門的重視。於是省文化處委託一位知名的社區營造專家,在鹿港舉辦一場名為"歷史之心裝置藝術大展"的活動,邀來十位知名的裝置藝術家,在具象徵性的傳統建築上從事前衛視覺藝術創作。這個大膽的實驗,一開始得到苦力群成員的支持,但是,在活動期間,藝術家卻不斷與民眾爆發出各種衝突,而這群地方青年,也對專家學者的做法,越來越感到質疑......

2、雜耍家族
導演:瑟傑.德沃茲弗依( Sergei Dvortsevoy)
片長:66分鐘
內容摘要:
在中亞到莫斯科之間長達兩千公里的漫長公路上,一輛得用手動發車的破巴士裡,載著一個家庭雜耍團。他們在沿途的小聚落停下來表演,塵沙飛揚的公路邊,沒有色彩鮮豔的小丑,也沒有老虎獅子或大象。
爸爸負責打鼓吆喝,哥哥用牙齒咬起一個32公斤重的大鐵球,三歲和兩歲的弟弟妹妹表演赤腳走過碎玻璃堆,然後與哥哥疊成人形金字塔,媽媽則是一路上都待在巴士裡不下車。圍觀的人零零落落的,卻看得很入神,只是這些人也沒有什麼錢可賞給他們。
就這麼一站過一站的旅行,在哈薩克廣闊而人跡杳然的不毛之地上,只有小孩哭鬧聲和單調的轟隆引擎聲,以及路邊撿來的一隻還不會飛翔的幼鷹。爸爸說:帶著它一起走吧,直到它學會如何飛行。寂靜如夢境般的大平原上,媽媽唱起了搖籃曲,一家人和一隻鷹安祥入睡......。
導演用最樸素的手法,純以影像與聲音記錄這個奇異的家庭,沒有旁白與音樂,更不作任何評論,簡單、幽遠而富詩意的畫面,卻催眠似地使觀眾跌入那個寧靜遙遠的國度裡。
3、摩登時代
導演:查理‧卓別林
內容摘要:
片中主要在反應工業發達年代,一位每天重複做同樣動作工廠操作員被開除之後一連串既荒謬又爆笑的流浪旅程。由卓別林所主演的操作員因為受不了工廠的無聊工作跟工頭的牢騷而發瘋,不但調戲工廠女秘書、還搞得工廠內部爆炸事件四起,最後被工廠送進監獄裡面。之後雖然出獄了,倒楣事還是沒完沒了,不但無緣無故成為示威遊行的主腦,被送進監獄之後,又莫名其妙的成為制止劫獄惡徒的英雄。出獄之後雖然有警方的推薦信,他在造船公司找了一個做苦力的工作,但還是搞砸了。就在他最失意落魄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在街上偷麵包被捉的正著的流浪小美女,兩人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而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一對不斷流浪、不斷逃跑的亡命鴛鴦。
4、恭迎救世主
導演:湯瑪斯‧巴楣
影片長度:69分鐘
內容摘要:
胡力部落是巴布亞新幾內亞九百五十個部落之一,他們居住在島上最遠的區域,1955年他們見到第一個白人-殉道宗教傳教士-的到來。自此之後,這些傳教士就以吸收當地居民作為不同教堂競爭的籌碼。
如果女人視接受洗禮為一種擁有新認同的方法,那對男人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受洗等於放棄一夫多妻、放棄部落的福利和他們大部分的傳統文化。
為了說服那些頑強抵制基督教的原住民,傳教士甚至宣稱:耶穌將於千禧年二次降臨,反對耶穌者其最後的審判也會隨之到來。
希尼和其他的戰士,因為傳教士的壓力,不但摧毀了祖先的房子改建為教堂,最後他們也還是同意接受受洗的儀式……。
八、相關導讀
歷史之心-裝置藝術大展活動網站
http://www.hfu.edu.tw/~ttftseng/welcome.html
公共電視-紀錄片雙年展介紹(雜耍家族) http://www.pts.org.tw/~web02/2000dfilm/p18.htm
公共電視-紀錄片雙年展介紹(恭迎救世主)http://www.pts.org.tw/~web02/2000dfilm/p15.htm
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課程教材-摩登時代介紹http://www.bamboo.hc.edu.tw/research_publish/textbook/course2000/chapter04/appendix0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